鐵人的賽前耐熱訓練規劃與比賽注意事項

台灣處於亞熱帶氣候,而且許多重要賽事都是在南部舉行,不論是墾丁與台東,即使是春季或是秋季,天氣都仍然相當悶熱,尤其是比賽的那一天總是特別熱。尤其是 113 距離的賽事,通常跑步時都是在大中午最炎熱時段,即使平常訓練狀況很好,但是不少選手都還是會被中午的炙熱天氣擊潰。用走走停停地完賽,成績不佳是小事,昏倒送醫可就嚴重了。 在這樣悶熱的氣候下進行長距離的鐵人賽,比較常見的問題除了中暑與熱衰竭等等之外,還有就是容易發生嘔吐等症狀。當你開始反胃不適時,不要說吃補給品,可能連飲料都喝不下去,於是身體只會越來越虛弱,然後就等著棄賽了。 大熱天時為什麼表現會下滑? 至於為什麼熱天氣會導致表現下滑呢?讓我們複習一下,平常運動時,我們的血液主要功能是輸送氧氣到肌肉去提供能量。當體溫偏高時,則會有較多的血液從肌肉轉往皮膚來達到散熱的目的。這時,可以提供肌肉氧氣的血液流量就會變少,因此肌肉可使用的氧氣量當然就降低。 此外,由於此時排汗量也偏高,使得血液變得較為濃稠。濃稠的血液能夠攜帶的氧氣也較少,肌肉能用的氧氣更是減少。這時原本有氧代謝系統就被迫轉為無氧系統,你的最大攝氧量也同時降低。舉例來說,平常跑5分速是在你的有氧區間,但是在這樣的熱天下,5 分速就會變成你的無氧區間,當然你就撐不了太久。 這時候如果你還不信邪,自認為 5 分速是在有氧區間,覺得自己應該是不夠努力,決定要用意志力戰勝賽道,然後還加速往前跑的話,結果很可能就是倒地送醫院了。 可能出現的消化系統問題 除了天氣熱導致配速下滑之外,另外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是腸胃消化的問題。 如上段所提到,天氣熱時大量血液會流往皮膚去散熱,因此較少血液能夠提供肌肉足夠的氧氣。當然,就更少血液能夠留在腸胃中幫你消化食物了。此時如果你還是按照原本的補給計劃進食,卻沒有注意到,你的胃清空時間變長了,就容易造成補給過多而出現反胃狀況。 因此,當天氣很熱時,你可能需要考慮減少每次補給的進食量,或是拉長補給的間隔時間,讓腸胃有時間好好幫你處理吸收這些熱量。 此外,身體在輕微脫水狀況下,也無法順利吸收高濃度的補給,此時,你也應該考慮將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濃度降低。也就是說,每次吃一包 GEL,你搭配的水量要比平常再多一些。 這時你也許會問:「這樣補給的熱量不夠,是否會造成後段無力的問題呢?」 是的,當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