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22的文章

113km 半程超鐵賽自行車最佳配速應該是多少?

圖片
中長距離鐵人賽的勝負關鍵,自行車配速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因為自行車距離不是90KM就是180KM,配速快一點慢一點也許就會差到數十分鐘。另外如果配速失誤,跑步正常發揮與抽筋爆掉,21KM/42KM差距更是可能拉大到半小時甚至1-2小時,因此自行車段要如何配速真的是要好好研究一番。 一般來說,在113km的半程超鐵賽,也就是Half Ironman距離,自行車段90km的配速,我們會建議選手控制在FTP 75%強度左右,才能在比賽有正常發揮。當然如果你是自行車訓練非常札實、跑步實力也很強的選手,也可以控制在80%左右去騎乘。 不過理論歸理論,到底實際上要控制在多少,跑步才能有正常的發揮? 跑步21KM的合理成績範圍 那我們要如何判斷跑步有沒有正常發揮呢? 我都是這樣判斷,半程超鐵的最後21KM路跑成績,比起你的半馬最佳成績來看,多出15%以內都算正常發揮。如果在10%以內就是神級表現,超過20%都可以算是爆掉,超過30%就算是去散步健行的。 以我這幾年帶過的學生來說,最後半馬能夠跑在PB的10%以內的也是有,但是真的很少,一般可以在15%以內就算是非常不錯的發揮。 剛好月初我有多位課表學員參加這次IM70.3台東站,就拿他們的數據來分析不同配速後,跑步段的表現如何。 自行車強度與穩定度是關鍵 首先我們看自行車段的配速IF,最低是0.70、也就是NP是FTP的70%,最高是0.88。跑步表現最佳的C與D選手,分別配速是在0.70與0.76,都是在合理甚至偏低範圍。跑步爆最慘的自行車是用0.88去配,幾乎是All-out全開。另外他因為習慣用低轉速70rpm左右騎車,也是爆掉的一個重要關鍵。另外二位騎到0.80以上的,跑步也都跑得不好。 再來看一下變動指數VI,一般我們建議最好能控制在1.05以下,也就是全程穩定輸出。跑步表現較佳的二位C/D選手,都穩定控制在1.05/1.03。二位選手在1.10以上的,跑步也都表現比較差。IM70.3台東的路線算是相當平坦,途中會遇到二次上下坡,但是要控制在1.05以內其實並不難。 這次表現最好的C與D選手,剛好也是我的課表學員中,訓練最穩定與扎實的,可以發現如果平常訓練很穩定,生活很正常,比賽可以有好表現的機會就比較高。而D選手甚至騎車最後10幾公里還爆胎降速騎完,成績並沒有太

一定要練好才能上場?

圖片
2021年在疫情壟罩下,國內下半年的鐵人賽事幾乎全部取消,只有大鵬灣順利舉行。而疫情期間由於規定外出運動必須戴口罩,也使得外出訓練多了一個障礙。此外這個冬天北部幾乎每天都下雨,對於居住在北部的鐵人來說,要完成計畫的訓練更是難上加難啊!! 好不容易疫情終於有緩和跡象,也逐漸能夠看到陽光露臉,不知不覺地...甚麼!! 下周就要比賽了!! 我怎麼都還沒開始練??!! 於是,許多鐵人心中開始浮現: “我都沒甚麼練,是不是應該要棄賽比較好?! 因為有人說,沒有練還不如不要比..” 真的要練好練滿才能上場比賽嗎? 首先,到底怎樣才叫做有準備好? 完整吃完24周的課表?? 每周練20個小時?? 還是每周要跑步50公里?? FTP要到300瓦??! 以上問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! 以我這幾年帶過近百位的課表學生來看(請注意這些人都是付費買課表的,花錢的人通常會比較要求自己要達到訓練目標),能夠連續數個月完成90%以上課表的,大概只佔了3成不到。大部分人可以完成6成至8成之間,當然也有些非常軟爛的,完成率都在50%以下,也佔了2成-3成左右。 那課表完成率不到5成的選手,就不能上場比賽嗎? 請問有多少業餘鐵人能夠達到這樣的要求? 花錢買課表的人都是這樣的,更何況是只是自己抽空完成訓練的鐵人們,我想能夠持續好好訓練的,比率更是相當低。 業餘鐵人只能取捨、無法兼顧 “只有取捨、沒有兼顧"這句話是從一位很成功的鐵人選手林岳岡說出來的,我想對於每個有工作、家庭需要照顧的鐵人來說,都很能體會這句話的涵義。 業餘鐵人的累積訓練量,都是從每周、每天很多很多的抉擇中所累積下來的結果。當你今天計畫要踩2小時的訓練台,正準備好要跨上車、或是踩到一半時,孩子學校打電話來說,小孩子跌倒受傷必須送他去看醫生。你有二個選擇,一個是跟老師說請他等二個多小時後再去接他,或是馬上換裝衝出去學校接小孩去醫院。你會做哪個選擇? 或者是,今天計畫要去泳池游3000公尺課表,正準備要離開公司時,客戶突然打電話來說,有個案子報價必須在今天內給他。你同樣必須選擇,要叫他去吃屎,或是略過這個游泳課表,先把報價單搞定再說。通常忙完之後就沒時間去游泳了。 類似的事情會在生活中不斷上演,你必須不斷地做出選擇。如果你一直選擇略過工作上的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