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3的文章

鐵人的賽前耐熱訓練規劃與比賽注意事項

圖片
台灣處於亞熱帶氣候,而且許多重要賽事都是在南部舉行,不論是墾丁與台東,即使是春季或是秋季,天氣都仍然相當悶熱,尤其是比賽的那一天總是特別熱。尤其是 113 距離的賽事,通常跑步時都是在大中午最炎熱時段,即使平常訓練狀況很好,但是不少選手都還是會被中午的炙熱天氣擊潰。用走走停停地完賽,成績不佳是小事,昏倒送醫可就嚴重了。 在這樣悶熱的氣候下進行長距離的鐵人賽,比較常見的問題除了中暑與熱衰竭等等之外,還有就是容易發生嘔吐等症狀。當你開始反胃不適時,不要說吃補給品,可能連飲料都喝不下去,於是身體只會越來越虛弱,然後就等著棄賽了。 大熱天時為什麼表現會下滑? 至於為什麼熱天氣會導致表現下滑呢?讓我們複習一下,平常運動時,我們的血液主要功能是輸送氧氣到肌肉去提供能量。當體溫偏高時,則會有較多的血液從肌肉轉往皮膚來達到散熱的目的。這時,可以提供肌肉氧氣的血液流量就會變少,因此肌肉可使用的氧氣量當然就降低。 此外,由於此時排汗量也偏高,使得血液變得較為濃稠。濃稠的血液能夠攜帶的氧氣也較少,肌肉能用的氧氣更是減少。這時原本有氧代謝系統就被迫轉為無氧系統,你的最大攝氧量也同時降低。舉例來說,平常跑5分速是在你的有氧區間,但是在這樣的熱天下,5 分速就會變成你的無氧區間,當然你就撐不了太久。 這時候如果你還不信邪,自認為 5 分速是在有氧區間,覺得自己應該是不夠努力,決定要用意志力戰勝賽道,然後還加速往前跑的話,結果很可能就是倒地送醫院了。 可能出現的消化系統問題 除了天氣熱導致配速下滑之外,另外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是腸胃消化的問題。 如上段所提到,天氣熱時大量血液會流往皮膚去散熱,因此較少血液能夠提供肌肉足夠的氧氣。當然,就更少血液能夠留在腸胃中幫你消化食物了。此時如果你還是按照原本的補給計劃進食,卻沒有注意到,你的胃清空時間變長了,就容易造成補給過多而出現反胃狀況。 因此,當天氣很熱時,你可能需要考慮減少每次補給的進食量,或是拉長補給的間隔時間,讓腸胃有時間好好幫你處理吸收這些熱量。 此外,身體在輕微脫水狀況下,也無法順利吸收高濃度的補給,此時,你也應該考慮將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濃度降低。也就是說,每次吃一包 GEL,你搭配的水量要比平常再多一些。 這時你也許會問:「這樣補給的熱量不夠,是否會造成後段無力的問題呢?」 是的,當然

鐵人賽前如何安排自己的減量模式

圖片
鐵人們經過幾個月來的辛苦訓練,終於比賽即將到來。我們常常聽到賽前要減量才能有好的表現,但是,到底要如何減量才對呢? 要賽前一周都躺在床上休息?還是應該要減少運動時間與強度?還是要減少訓練的長度??這裡我們蒐集了一些近年來國外的研究報告結論,跟大家分享一下。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,適度的減量將可以為你的比賽表現提升 0.5-6.0 %、平均大約 2-3 % 的成績。舉例來說,2-3 % 的表現差異,在 2000 年的雪梨奧運游泳比賽中,就是金牌與第四名的成績差異。 不過當然我們也不要對於減量有太多的期待,根據不同的研究報告指出,在耐力運動中減量能提升的幅度最多也就是 6-8 %,不要想說減量能讓你成績提升 8 % 以上。 適度的減量可以提升鐵人賽時的表現。 至於所謂賽前減量到底應該要減少訓練量?還是應該要降低訓練強度?還是乾脆都不要練還比較強?根據這幾個變因,分別說明如下: 強度 首先針對強度部分,近年來在許多跑步相關研究當中指出,維持強度但是減少訓練量才是提升表現的最佳模式。在 1500 m 的比賽中,維持強度但是減少訓練量,表現提升幅度達到 22 %。另外針對 5 km 跑步表現的研究中,24 位跑者分為二組,其中一組維持強度但是減少 85 % 的訓練量,5 km 的測驗成績比沒有減量的對照組快了 3 %。因此減量期間我們要減少的是訓練量而非訓練強度。 訓練量 再來我們來看訓練量方面,根據 Bosquet et al. 的分析研究顯示,訓練量減少 41-60 % 對於比賽表現有明顯幫助,也就是說,減少 41 % 以下或是 60 % 以上對於表現的幫助是遞減的。以上的研究是包括了游泳、騎車與跑步三個項目,有趣的是,我們若把三項拆開來看,則會有一點些微的差距。 其中游泳與騎車同樣是減少 41-60 % 可以帶來最好的表現,不過在跑步部分,卻是 21-40 % 之間為最佳減量區間。至於為什麼跑步訓練量減少幅度應該要少一點比較好呢?原因一般判斷可能是跑步單項訓練選手,比起游泳與騎車選手來說,訓練時間原本就比較少一些,因此若減量幅度太大,反而會讓體能退步太多。 訓練頻率 所謂訓練頻率就是每周訓練幾次,不過關於訓練頻率減量的相關研究比較少一些。但是一般來說,建議減量時訓練頻率還是要盡量維持,要減少的話不要超過 20 %。如果頻率減少

如何預測226長距離超鐵可能完賽時間

圖片
挑戰一場226長距離鐵人賽事,一直都是許多鐵人玩家的夢想,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天能站在226的終點線上,高舉終點旗,並大喊「 I am IRONMAN!!」!! 只不過,事實上通過終點時,可能練站都站不直,也累到喊不出聲音了吧! 一般來說,能夠在時限內完成比賽就算是個鐵人,不管你是8小時10分還是16小時59分通過終點線,都能夠拿到個完成獎牌。而且16小時59分通過終點的話,所得到的歡呼聲可能比第一名還要多喔! (不過某些賽事很可能最後終點已經沒有人了這樣…) 但是要注意的是,不是每個超鐵賽事限時都是17個小時的,像我去日本比賽,很多場都是15個小時就關門,因此報名賽事前,一定要好好評估自己的實力,不然費盡千辛萬苦到了國外比賽,卻無法取回完賽證明,會帶著許多悔恨回家的! 至於要如何評估自己226的完賽時間呢? 之前在日本LUMINA雜誌上有讀到一篇文章,提供了計算公式,可以讓大家參考看看! 基本上長距離超鐵的完賽時間,跟以下幾個因素有很大的關聯: 1. 每週的自行車訓練距離 2. 體脂肪率 3. 腹部的脂肪厚度??!! 此外以下因素也有部分相關: 1. 年齡 2. 大腿粗細度 3. 訓練時的自行車與跑步平均速度 4. 每週的跑步距離或時間 不過,經過研究之後,其實關聯性最大的,是奧運距離鐵人賽事的完賽時間(51.5KM)與全程馬拉松的完賽時間。 根據前幾年的研究報告,針對2007-2010年間完成IRONMAN SWISS的184名男性分齡組選手(平均41歲)的完成時間,還有他們的年齡、身高、體重、手腳長度、手腳粗細、體脂肪率、脂肪厚度與每週游、騎、跑的距離和時間,以及各項的平均速度,另外還有標鐵與全馬的完成時間等多變量解析後的結果,得出超鐵的完成時間估算公式為: 226超鐵完成時間= 152.1 + 1.332 x [全馬完成時間(分鐘)] + 1.964 x [標鐵完成時間(分鐘)] 舉例來說,如果一位選手的全馬時間是4小時(240分)、標鐵時間是2小時50分(170分),則推估其226的完成時間為: 152.1 + 1.332×240 + 1.964×170 = 805.66 (約13hr26分) 當時利用此公式來推算這些參與調查的選手們,所計算出來的完賽時間為11小時25分,與實際

鐵人界十大謊言,你有聽過幾個?

圖片
1. 最近都沒練啦! 這句話儼然已經變成鐵人們見面的問候語,有很多人一週只練六天也說自己沒練,相信的話你就太天真了! 2. 今天比賽只是來玩的啦! 比賽前遇到鐵友,10個有11個說自己是來玩的,然後一鳴槍人就不見了,隨便玩玩就上凸台,鬼才相信啦! 3. 成績不重要,玩得開心就好! 嘴巴都說成績不重要,但是比完賽卻一直滑手機在刷成績,只要秒數跟自己手錶差幾秒,馬上抱怨大會晶片有問題,上網一直罵,到底是重要還是不重要? 4. 車子可以騎就好,不用買太好的。 鐵人賽除了比成績以外,到了會場根本就是軍備競賽。一組10幾萬的輪組、30幾萬的三鐵車好像TOYOYA一樣普遍,到底是怎樣? 5. 226強度很低,比51.5輕鬆啊! 這是推坑的標準用語,乍聽之下好像有道理? 不過為什麼比226這麼痛苦啊? 6. 只要會游20公尺,就可以報名鐵人賽。 說真的當年我就是這樣被騙入鐵人圈的,比賽下水的霎那間,差點看到彩虹橋。 7. 我的生活還是以上班為主。 雖然周一時人是坐在公司椅子上,但是打開電腦都是在找周末比賽或是團練的照片,不然就是安排這幾天的訓練行程,到底是工作優先還是訓練優先? 8. 練那麼辛苦去KONA去Norseman幹嘛? 運動健康就好了! 講是講那些都不重要,但是每次看到國外比賽影片就熱血沸騰,還花錢找教練開課表每天練得喘的半死,這樣真的很健康? 9. 這場比完下次不比了。 這句話跟"吃飽了沒"一樣,幾乎每幾天就會聽到一次,然後下一場還是繼續報。 10. 鐵人還是要以家庭為重心。 所以規劃出外旅遊,都會帶家人去玩,然後"順便"比一場鐵人賽這樣?! 每年愚人節都會回顧這些話,發現不管過了幾年,大家都還是嚷嚷上口啊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