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長距離226鐵人賽、自行車賽段騎乘時間與強度如何搭配

圖片
關於226長距離鐵人賽,相信大家都知道自行車的成績對於整體時間影響很大,自行車能力優秀的選手甚至可以在5小時內騎完,但是比較弱的選手也許需要花費8小時才能騎完。不要說連續運動8小時有多累,光是多在太陽下曝曬3個小時,那增加的疲勞程度也是天差地遠。也不用想跑步能有多好的表現了,所以自行車表現好壞影響真的很大。 自行車配速強度與完成時間之間的關係 而180KM的自行車配速應該要如何配速呢?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下面這張圖表。以下圖表是Rick Ashburn製作,關於自行車配速強度因子IF與18OKM完成速度,還有TSS之間的關係。假設你用70%的強度(NP/FTP)花了6小時完成180KM,則TSS是294而且位於黃色區域,表示後段跑步就有點危險,除非你的跑步原本就很強。相對來說,如果你的能力比較好,只要用68%的強度就可以在6小時完成,那後段跑步就比較不會受到影響。 但是假設你很用力踩,用75%的IF以6小時完成,就是位於深橘色區域,就表示你下車大概就已經腳軟,也不用想可以跑多快了。所以若以這張圖表來看,要騎到灰色區域內的合理強度是在67%-78%之間,一般我都是建議選手180KM要用65%-70%之間來配速,大致上來說,業餘選手很少可以用70%以上配完180KM的。 不過看完了以上圖表,你有沒有感覺好像懂了甚麼,但是好像又跟沒看一樣? 因為這圖表根本沒辦法幫你解答任何問題,而且他最長時間只有列到6hr30m,業餘選手能夠在6hr30m騎完180km的其實真的也沒那麼多啦! 阿如果我想要7小時騎完,到底應該要配多少? 如何預測自己180km大概可以多長時間騎完? 這個問題真的不容易回答,因為牽涉的因素實在太多,除了本身的體重與FTP之外,還要考量車子的重量、空力效果、輪組、風勢與溫度,當然騎士耐力到底夠不夠也是個問題。不過我搜尋到一個網站可以幫助大家簡單預測一下,有空可以上去看看: https://www.endurance-data.com/en/power-to-speed-calculator/ 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體重+車重是80kg,風阻設定在中等的0.3m2,然後輸出是134w的話,算出來的時速是30km/h左右。就表示這樣條件下,你可以用6小時騎完180km。假設你的FTP是200W,這樣等於是用0.65左右的強度騎乘

防府讀賣馬拉松- 日本競技馬拉松最後一站

圖片
日本的馬拉松賽事,除了一般的大城市或是其他城市的觀光馬拉松之外,有幾場充滿競技氣氛的賽事,像是福岡國際馬拉松、琵琶湖馬拉松(現在已經放寬時限)、別府大分馬拉松與防府馬拉松。其中福岡國際馬拉松是要全馬2hr42m內才能報名,我可能要重新投胎才有機會(我看也很難),因此2015年時我就計畫要挑戰別府大分與防府馬拉松這二場。 別府大分馬拉松是3hr30m內選手可以參與抽籤,沒錯! 即使你有3hr30m內成績還是需要抽籤,因為日本的高手實在太多了。我是在2015年挑戰失利後、2017年第二次挑戰才在時間內完成。詳情可以參照之前的文章: https://reurl.cc/p5Q2o4 原本2017年挑戰成功之後,打算軟爛個1-2年再挑戰限時防府馬拉松,沒想到遇到疫情一拖就是3年,一直到今年中因為沒抽到台北馬,才突然想到我還有一個夢想清單沒有完成,於是趕緊參與防府馬拉松抽籤。也還好我2018/2019年有跑了幾場賽事都有在4小時內因此有成績證明可以提供,加上疫情這幾年我還是維持東京陸上競技協會的會員資格與RUNNET會員,所以馬上可以報名省下一些手續。 日本的競技馬拉松真的就是非常單純的馬拉松賽事,大家都是來認真跑步的,沒有展覽會讓你買東西,補給站也只有水跟運動飲料,沒有人是來吃吃喝喝的,補給站幾乎不會看到有人停下來喝水。沿途也不會有人看到攝影師就擠過去擺POSE嘻嘻哈哈拍照。終點也不會送一堆沒用的贈品,基本上就只有一條紀念毛巾,不會有沒用的獎牌。 報名時資格限制也是很簡單,就是認證賽道4小時內成績證明,不論男女老幼甚至身障選手,全部都是4小時內。當然關門時間也是4小時內嚴格關門,這跟別府大分完全一樣,申請成績3小時30分內,關門時間就是3小時30分。不會說要你3小時內來報名,關門時間卻是6小時的奇怪事情發生。 所以參加這樣的賽事其實也就很簡單,就是把體能練好、配速做好完成比賽就是了,不用擔心會有甚麼奇怪的干擾。不過整個會場的嚴肅氣氛還是很恐怖的,我已經在別府大分體會過2次,所以這次也是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來參賽,畢竟經過歲月還有疫情的摧殘,我的體能又退步了一些,一不小心也是可能會被關門。 採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訓練模式 自從2017年底有一次重訓拉傷右後大腿後,這幾年就一直好好壞壞無法完全痊癒,加上2022年中越野跑滑倒撞到腰椎後,持續的腰痛也影響到

每個人都是主角-- Lake Biwa Triathlon 日本琵琶湖鐵人賽

圖片
疫情期間克服萬難開始舉辦的琵琶湖鐵人賽 位於日本大城京都附近的琵琶湖,一圈約240公里,是日本的第一大湖、也是當地民眾假日渡假遊玩勝地。不只是如此,琵琶湖更是日本IRONMAN以往舉辦賽事的重要據點,從1985年至1997年,琵琶湖IRONMAN都是日本鐵人選手爭取KONA名額的重點賽事,可惜97年之後就因為當地交管不易等等因素而停止舉辦。詳情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日本IRONMAN沿革的文章: https://www.don1don.com/archives/65250/%E6%97%A5%E6%9C%ACironman%E9%95%B7%E8%B7%9D%E9%9B%A2%E8%B3%BD%E4%BA%8B%E4%B9%8B%E8%B7%AF 以往我來日本觀光也曾經在附近旅遊,不過也都只是路過拍拍照,不曾有機會跳下去琵琶湖游泳,是說應該也沒太多人有跳過就是了。這幾年雖然因為疫情,日本許多賽事也是受到影響而停辦或是延期,不過琵琶湖鐵人賽事卻是在疫情還未開放的2021年10月舉辦了第一屆、接著2022年又再舉辦了第二屆,今年2023年邁入第三屆。 舉辦鐵人賽事其實相當不容易,最困難的一點就是自行車的交管問題,因為比賽都是辦在假日,而且又要在假日出遊車輛必經之路封路舉辦賽事,通常地方主管單位都不會核准,以免被罵翻。更不用說要在疫情期間舉辦賽事,包括要如何防疫、要如何面對眾人質疑都是很頭痛的事情。 但是本場主辦人、人稱CEEPO爺爺的田中先生,為了要在自己家鄉,相隔20年後重新催生琵琶湖鐵人賽,花了許多精力大力奔走、並且克服疫情期間所受到的質疑,終於順利把這場比賽弄起來,真的是相當佩服他的精神。 前二年田中先生就有邀約我帶一些台灣選手來感受琵琶湖之美,因為疫情無法成行。其實今年原本也沒計畫要來,但是看到田中先生這麼努力的精神,加上我也希望能體驗在琵琶湖游泳的感覺,因此決定開團邀請一些朋友來參與。經過不少的努力之後,終於順利成行!! 極為方便的大會飯店安排 本場賽事大會飯店是位於守山市琵琶湖畔的Marriott Lake Biwa,飯店質感沒話說,而且門口走過馬路就是轉換區,報到區、晚宴、EXPO、說明會、早餐全部都在飯店內,因此只要搭機到關西機場後,安排巴士與卡車把人車都接到飯店後,一切就已經安頓好不需要再奔波。

甚麼樣的肌力訓練對於提升馬拉松表現有幫助??

圖片
上一篇文章分享了關於馬拉松破三課表的相關性,其實同一本書內還有一個部分的內容我覺得很有意思,就是關於馬拉松想要提升成績,到底需不需要做肌力訓練或者說是重量訓練,是否有任何實證證明肌力訓練跟提升馬拉松成績有直接關聯?? 相信大家在坊間都會聽到一些說法,重訓教練會跟你說,把臀部、大腿肌肉練強壯,對於跑步表現一定會有幫助。所以會叫你做負重的深蹲、硬舉或是單腿蹲之類的。因為跑步主要肌群是臀部與大腿,所以一個人擁有更強韌的臀部與大腿肌肉,馬拉松成績一定會提升,聽起來很有道理對吧? 另外,這幾年國內也越來越多教練宣導"功能性肌力訓練"的好處,尤其是在疫情期間,許多線上課程也都是針對徒手肌力訓練做出很多示範影片,只要在家裡看著影片,基本上不需要甚麼工具輔助,只要跟著影片做許多動作,就可以搞得滿頭大汗,似乎也是不錯的運動。此外功能性訓練標榜不需要採用大重量,而是適度的重量與簡單的器材輔助,幫助選手們設計與運動專項類似的動作,或是開發一些平常沒有在使用的小肌肉操作,讓選手在比賽中能夠徵招更多肌肉來幫忙。能夠在家中或是健身房操作這些功能性訓練,不需要到田徑場或是球場上去拼鬥,也能幫助成績進步,聽起來也是相當有道理而且誘人。 而且網路上搜尋一下,也可以找到不少肌力訓練同時能夠降低運動傷害、提升跑步經濟性等等報告,好像真的很不錯。 不過本書作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,其中他舉出了一個有意思的例子,就是在箱根接力賽有傑出表現,人稱"第三代山神"的神野大地選手的訓練來討論。 神野選手2016年大學畢業後加入實業團,開始陸續挑戰多場全馬賽事。期間他與日本著名的肌力教練中野修一合作多年,當時在日本跑步雜誌與媒體也可以看到一些報導。中野教練的主要訓練內容就是以功能性訓練為主,採用低重量或是以自重為主的負荷,實施多次反覆的單腿蹲、深蹲還有誘發小肌肉的一些動作大量反覆操作。中野教練表示"透過這樣的訓練每天只要20分鐘就可以給予肌肉相當於半馬的負荷"。而且每次神野選手做完都表示真是有夠累,全身痠到不行。能夠不用到外面吹風淋雨訓練,只要在室內做個幾十分鐘就能模擬半馬的負荷,相信每位跑者應該都覺得跟夢一樣美吧!! 此外中野教練也表示,這樣的訓練一定可以讓神野選手全馬順利突破2hr05min大關的!! 不過很現實的是,神野

馬拉松破三的訓練規劃、甚麼課表相關性最大?

圖片
前陣子去日本買了幾本關於跑步與三鐵的書籍,其中みやすのんき的"馬拉松破三教室"中有些滿有意思的內容,想說整理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。 作者是一位漫畫家,原本沒甚麼在運動,2006年時第一次挑戰全馬,但是超過7小時被關門。2007年再挑戰東京馬拉松,以5小時42分完成。2014年將成績一舉拉到3小時32分,並且在2015年順利跑出2小時58分,完成破三的目標。他的體重也從85kg降到55kg,55公斤實在是相當驚人的輕啊!! 2015年破三時,他已經是52歲,也就是說他是50歲才首次跑入4小時、然後經過一年多就突破3小時大關。他也陸續出了幾本書討論馬拉松訓練課表,在日本也小有名氣。 書中內容其實不少,這邊我簡單摘錄幾個有意思的數據讓大家參考一下。 1. 每個月跑步距離: 根據日本調查機構在2018年做的統計,平均每位跑者每月跑量是124公里,而比率最多的是51-100公里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每個月跑超過124公里以上,就比一半以上的跑者多了。 此外,馬拉松破3小時的跑者,大約一半的人每個月跑量是300km以上。而4小時內的則是以100-109公里佔1/3為最多。因此如果想要破3小時的話,每月300km左右的跑量看起來是基本要的。 2. 跑步距離建議以"7公里"作為基本單位: 平常我們練跑,大家通常都是以”5km"作為單位。可能因為5公里看起來像是個整數,所以大家出去通常都是5km、10km或是20km。 But….半馬是21.1km、全馬是42.2km,都沒辦法被5整除。所以比賽時如果是用5km為單位來配速,最後都還要多跑個2公里多,實在很討厭啊!! 所以,平常練跑就用7公里為基本單位吧! 短時間慢跑就跑個7公里,多一點時間就跑14公里,周末長跑就跑個28公里。這樣比賽的時候就會想著,再跑幾個7公里就到終點了,似乎是不錯的想法? 3. 有氧慢跑的配速,可以抓馬拉松目標配速的1.2-1.3倍: 大家常常會出去執行長距離有氧跑,不過對於應該要跑多快還是多慢? 通常都是眾說紛紜。這邊提出一個計算方式,就是目標馬拉松配速的1.2-1.3倍。 雖然大家都知道長距離慢跑對於訓練來說很重要,但是跑太慢好像會變成垃圾里程,跑太快又會影響恢復。因此有個基準配速滿重要的,假設你目標馬拉松配

把握最後一次的感動-- 日本第14屆宮島Woodman鐵人賽 FINAL

圖片
宮島鐵人三項賽事,全名其實應該是"廿日市縱斷 宮島POWER TRIATHLON",暱稱是"WOODMAN"鐵人賽。會稱為WOODMAN我想主要是全程自行車與跑步都是在綠意盎然的森林裡進行,當然,因為都是爬坡,所以完成後雙腿也跟木頭一樣硬,所以就變成木頭人的意思。 這場比賽是非常非常有特色的一場賽事,2015年我來比過就印象非常深刻,有興趣的可以參照我2015年的網誌: https://www.don1don.com/archives/55102/%E6%97%A5%E6%9C%AC%E5%AE%AE%E5%B3%B6%E6%9C%A8%E9%A0%AD%E4%BA%BA%E9%90%B5%E4%BA%BA%E8%B3%BD 為什麼叫做"縱斷廿日市"? 因為賽道就是把這個廿日市從頭到尾穿越過去,飽覽當地所有特色景點的路線規劃。有些人會問說,有些地名叫五日市、有些十日市到底甚麼意思?? 其實這個"市"就是市集的意思,古時候當地可能是每月的廿日有市集,讓附近農友或是商人進行交易,所以久而久之就叫做廿日市了。 自從2007年開始舉辦後,疫情前總共辦了13屆,不過受到疫情影響停辦了三年,直到今年2023年終於疫情緩和可以繼續辦。但是,這三年對於日本來說有了很大的變化,許多商家企業的營運都受到很大衝擊,以觀光為主要收入的宮島周邊地區當然也是受到很大打擊。因此原本贊助的廠商一方面手頭很緊、一方面多年沒辦比賽後,當地人對於此賽事支持的人也會變少。因此舉辦這場比賽的資金嚴重不足,於是主辦單位賽前就沉重宣布,今年將是最後一次舉辦,看到消息真是令人感到惋惜。 原本我是沒計畫今年要來的,但是看到消息就立刻揪了幾位朋友一起來體驗這場,絕對不能錯過的特色比賽。很怕這輩子可能都沒有機會再來了。 距離宮島比賽地點最近的就是廣島機場,因此我們前幾天就先飛到廣島,華航有直飛真是方便。賽前還把握時間到周邊的三原站搭船到因島的自行車神社,還有到尾道的千光寺,爬上不知道幾百個階梯,飽覽當地美景。還沒比賽就走到差點沒腿軟。不過看到美景,一切都是值得的!! 賽事報到特別選擇在宮島的交流會館舉行,因此前一天選手必須搭船到宮島順便觀光一下,大會還特別贈送選手一人一張船票,免費搭船到宮島,真是非常貼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