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定要練好才能上場?

2021年在疫情壟罩下,國內下半年的鐵人賽事幾乎全部取消,只有大鵬灣順利舉行。而疫情期間由於規定外出運動必須戴口罩,也使得外出訓練多了一個障礙。此外這個冬天北部幾乎每天都下雨,對於居住在北部的鐵人來說,要完成計畫的訓練更是難上加難啊!!

好不容易疫情終於有緩和跡象,也逐漸能夠看到陽光露臉,不知不覺地...甚麼!! 下周就要比賽了!! 我怎麼都還沒開始練??!!

於是,許多鐵人心中開始浮現: “我都沒甚麼練,是不是應該要棄賽比較好?! 因為有人說,沒有練還不如不要比..”

真的要練好練滿才能上場比賽嗎?

首先,到底怎樣才叫做有準備好? 完整吃完24周的課表?? 每周練20個小時?? 還是每周要跑步50公里?? FTP要到300瓦??!

以上問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!

以我這幾年帶過近百位的課表學生來看(請注意這些人都是付費買課表的,花錢的人通常會比較要求自己要達到訓練目標),能夠連續數個月完成90%以上課表的,大概只佔了3成不到。大部分人可以完成6成至8成之間,當然也有些非常軟爛的,完成率都在50%以下,也佔了2成-3成左右。

那課表完成率不到5成的選手,就不能上場比賽嗎? 請問有多少業餘鐵人能夠達到這樣的要求?
花錢買課表的人都是這樣的,更何況是只是自己抽空完成訓練的鐵人們,我想能夠持續好好訓練的,比率更是相當低。



業餘鐵人只能取捨、無法兼顧

“只有取捨、沒有兼顧"這句話是從一位很成功的鐵人選手林岳岡說出來的,我想對於每個有工作、家庭需要照顧的鐵人來說,都很能體會這句話的涵義。

業餘鐵人的累積訓練量,都是從每周、每天很多很多的抉擇中所累積下來的結果。當你今天計畫要踩2小時的訓練台,正準備好要跨上車、或是踩到一半時,孩子學校打電話來說,小孩子跌倒受傷必須送他去看醫生。你有二個選擇,一個是跟老師說請他等二個多小時後再去接他,或是馬上換裝衝出去學校接小孩去醫院。你會做哪個選擇?

或者是,今天計畫要去泳池游3000公尺課表,正準備要離開公司時,客戶突然打電話來說,有個案子報價必須在今天內給他。你同樣必須選擇,要叫他去吃屎,或是略過這個游泳課表,先把報價單搞定再說。通常忙完之後就沒時間去游泳了。

類似的事情會在生活中不斷上演,你必須不斷地做出選擇。如果你一直選擇略過工作上的事情而去訓練,你會獲得越來越好的運動表現,但是你的工作表現會不斷下滑。如果你一直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,同樣你會錯過許多跟孩子相處的珍貴時光。甚至哪天回家發現床上多了一個陌生的男人....業餘鐵人們要做的,就是仔細去思考看看,到底哪件事比較重要,而定出輕重緩急順序。

每個人家庭狀況不同,有3個小孩的跟沒小孩的肯定要花的時間不一樣多,有錢請保母請傭人的當然可以訓練的時間就會多一些。而工作穩定的公務人員可以訓練的時間,肯定比在小型私人企業要來的穩定多了。

經過以上重重的選擇之後,有些人每周可以穩定練16個小時、有些人就只剩下8小時甚至更少。累積數個月或數年下來,在運動場上的表現當然也會有很大差異。當然,有些人天生運動基因或是底子比較好,也不用練太多就會有好的表現,不過那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。



完賽就是勝利

所以,我想說的是,是否有準備好這個問題,其實根本沒有一個正確答案。我記得我2008年剛開始玩鐵人時,大家也都只是利用周末上午、一周二天的時間出去騎騎車跑跑步,游泳頂多周間游個1-2次就上場了。哪像現在,一堆人每天都要練、有些人還每天固定練二次,在這樣背景下,周末運動員就會覺得自己練得太少,好像這樣就沒有資格上場比賽似的。

當然我在這裡不是要抹煞有些很認真訓練的鐵人朋友與學員,我也有幾位非常認真訓練的課表學生,他們都是連續數個月甚至數年,幾乎每周都吃6天課表、期待在比賽有穩定且優秀的表現,當然他們在比賽都會有不錯成績,要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。

但是,我相信站在鐵人出發線上的朋友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與工作背景,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與抉擇。如果你生活真的很忙碌(或是就天生軟爛),這幾個月真的練很少,就把這場比賽當作是一個強度比較高的長距離練習,好好享受這個不用擔心瑣事的假日,揮汗享受運動的樂趣。

如果你有好好準備,那就盡情在場上發揮訓練的成果,努力在目標時間內完成比賽。不管你是4小時跨過終點線,或是7小時邊抽筋邊爬過終點,只要完賽都是成功的鐵人。甚至中途遇到甚麼狀況而被迫棄賽,至少你有下場挑戰過,累積一次寶貴經驗,下次可以再來挑戰。

無論如何,業餘鐵人就是要享受運動的樂趣,完成跟自己的挑戰,不需要在乎其他人的表現如何,因為他沒過著你的生活,不懂你生活的苦啊!!

留言

張貼留言

本月熱門文章

長距離226鐵人賽、自行車賽段騎乘時間與強度如何搭配

Faster or Longer? 是否應該要挑戰更長距離賽事?

113km 半程超鐵賽自行車最佳配速應該是多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