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人賽自行車賽段順風/逆風配速策略

國內外許多三鐵賽事的騎車段都是在同一個賽道往返騎乘,最典型的就是台東的台11線海岸線賽道,相信台灣大部分的鐵人都一定在台東比過賽,我自己一年就不知道要騎這同樣的路線騎幾次。雖然空氣佳風景很優美,但是一年騎很多次還真的是有點小膩阿~~。


由於這海岸線是南北向的,而台灣的夏季與冬季大致上都是吹著東北季風或是西南季風,因此比賽常常狀況就是去程逆風回程順風,或是去乘順風回程逆風。當然倒楣一點的,也會遇到去程回程都是逆風的,因為風向突然轉變….

假設今天你要參加台東的標鐵賽,事先已經知道去程會是順風,回程是逆風,你的騎車策略會是甚麼呢?

基本上我們可能有四種策略:

1. 去回程不管風勢,都維持一定的功率輸出。

2. 去程20km順風用力踩、用較高瓦數維持速度; 回程逆風就不硬拚、慢慢踩放低瓦數、隨著風勢帶出速度就好。

3. 去程20km順風降一點瓦數踩、利用風勢帶出速度; 保留體力在回程逆風用力提高瓦數維持速度。

4. 不管順風逆風,都慢慢踩。

如果你是選擇第4項策略,不管怎樣都慢慢踩的,其實現在可以轉台,不用繼續看下去沒關係…

你的策略會是哪一個呢? 用哪一個策略可以得到比較好的騎車成績咧? 這問題其實不好回答,還好國外有人做過相關實驗可以參考看看。

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,很多人問過我,要在40km的賽程中,均速提升1km/h的話,功率應該要提升幾瓦?? 我查過國外的資料與日本的功率訓練書籍,基本上結論是一個身材適中的選手從均速30km/h要提升到31km/h,需要多10W的功率輸出。不過如果要從40km/h進步到41km/h,就需要多出20W的輸出才行。

圖一中顯示在順風逆風中若採用不同的配速策略,即使平均輸出功率相同,但是最後完成的時間就會不一樣,差距在21秒至42秒的範圍之間。



舉例來說,以一個輸出250W的選手,如果他來回維持穩定功率輸出(Even),則會以1hr04m51s完成此賽段。

但是如果他採取”Easy in, Hard out”策略,也就是去程逆風時比較輕鬆、降5w來騎,回程順風增加5w騎乘,最後會以1hr05m05s完成,比固定輸出慢了14秒。

若他反過來採取”Variable +5w”策略,去程逆風稍微用力增加5w、回程順風略為輕鬆降低5w來騎,則最後會以1hr04m44s完成。比穩定輸出快了7秒。

由以上結果可以得知,即使全程平均功率都是250W,只要配速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完成時間。如果想要拚成績的選手,就要在逆風時多用點力爭取時間,順風時就不用太努力,因為大家差距不會太大,順順踩也許是比較好的策略!! 大家下次比賽時也許可以參考使用看看!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贊助我一杯啤酒吧!!

https://buymeacoffee.com/tricoachpoching

留言

本月熱門文章

長距離226鐵人賽、自行車賽段騎乘時間與強度如何搭配

Faster or Longer? 是否應該要挑戰更長距離賽事?

113km 半程超鐵賽自行車最佳配速應該是多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