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量訓練對於鐵人三項選手運動表現有幫助嗎?

鐵人三項選手是否需要做重量訓練? 這個問題也常常被提起,直接先講結論好了。不管你是不是鐵人三項還是其他運動愛好者,甚至你不是運動愛好者,我都建議要做重量訓練。而重量訓練對於運動表現無疑是有幫助的!!

至於鐵人三項選手要如何將重訓排入課表呢? 相信每位鐵人選手,每周在安排訓練時都很苦惱,如果每周想要每項練三次,那就等於要練九次。若是扣掉一周內要全休一天,剩下六天裡面要排入九次的課表,也就是說,其中有三天要一天練二項。這樣就已經很難排了,如果還要把重訓也一周排二次進去,這樣一周等於要練十一次,這也太困難了吧!! (抱頭~)



事實上,重量訓練對於耐力運動選手的幫助,近年來已經獲得許多研究報告證實其有效性。不過,重訓說實在也不是鐵人三項的專項,如果你生活忙碌到每周連三項運動都無法安排到每項二次、也又是六次訓練的話,那我們可能就不建議你硬是要把重訓放進去訓練課表。反之,如果你一周可以練到六次以上,那絕對是建議要放入重量訓練的。

但是,即使重訓可能沒有立即幫助到你的成績表現,重量訓練對身體的好處早已是眾所皆知。包括避免肌肉流失、降低受傷機率等等,另外,歐美運動選手無論是專攻哪個項目,都絕對會把體能訓練放在訓練課表中,在在都證明重訓的重要性。尤其對於初學者來說,在實施專項訓練之前,我們都建議先做數周的肌力訓練,一方面教你如何正確使用你的肌肉,一方面經由建構強壯的肌群,降低你在實施專項訓練時的受傷機會。

重量訓練是如何增加我們在鐵人運動的表現呢?

先來看幾個簡單的數字:

5% 在跑步表現上的進步幅度
7% 在自行車表現上的進步幅度
10% 在運動經濟性上的進步幅度,尤其是對於長距離鐵人選手來說至為關鍵,因為這代表著你有更好的”節能”效率,可以用同樣輸出撐更長的時間!!

重量訓練不會讓你變成肌肉猛男導致速度變慢

有些鐵人三項玩家,會擔心練了重訓以後,就變成像巨石強森那樣的肌肉棒子,然後就會跑得比較慢。但是我可以很放心告訴你,那不可能會發生,因為你的重訓訓練量絕對只有他的十分之一不到。而且鐵人選手的有氧訓練時間都相當長,絕對比重訓的時間多出數倍,因此身體會朝向適合有氧運動選手的體態去發展適應,想要長出大肌肉實在很難發生的。

此外,根據Hickson在1988年做的研究報告指出,選手在經過10周、每周三次的重訓之後,腿部肌力明顯提升,但是大腿的粗細並沒有改變。也就是說,變得有力並不代表一定會變成象腿。


重訓對於鐵人運動表現增強的實證

近年來許多研究報告結果顯示,重量訓練可以提升運動經濟性、乳酸閾值還有無氧能力。其中後二者對於耐力運動員來說絕對有直接的幫助。不過重訓目前還不能證明能夠提升最大攝氧量(VO2Max),但是能夠提升二個重要因子其實也相當足夠了。

但是也不只如此,許多研究也指出,經過規劃的重訓課表對於鐵人運動員來說,可以延遲疲勞發生的時間。並且能夠增加運動的最大力量與速度(像是跑步速度)。

重訓的好處尤其對於年紀較大的運動員更為重要,因為隨著年紀增長,肌肉流失速度會逐漸加快。因此相對於年輕的運動選手來說,年長者更需要實施重量訓練。

以下摘錄關於鐵人三項表現與重訓的幾個實驗報告供大家參考:

根據Millet 在2002年所做的研究報告,有15位鐵人三項選手參與本次實驗,當時他們每周實施二次重訓,連續14周,最大重量在90% 1RM以上。

經過14周實驗過後,有實施重訓組的最大肌力、跑步經濟性,以及在最大攝氧量時的速度都有所提升。其中跑步經濟性提升6-7%。不過最大攝氧量本身並沒有顯著改變。
參考資料: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12165692

根據Hausswirth在2010年、針對自行車選手的表現所做實驗,在實驗之前,可以明顯發現選手在長時間的比賽中,到了後段轉速會降低。但是經過每周三次、連續五周的重量訓練之後,選手在後段還是可以維持同樣轉速,本實驗證明自行車選手在經過重量訓練之後,可以延緩神經肌肉的疲勞發生時間。
參考資料: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19473854

Vikmoen在2017年十,針對19位女性鐵人二項選手做了實驗,每週二次持續11周,針對下肢實施重量訓練,內容大致是4-10次、三個循環的訓練。

經過實驗後,他們在三小時的自行車騎乘或是一個半小時的跑步訓練後,測驗5分鐘的全力跑步速度。
在自行車段可以發現經過重訓組比對照組表現成長了7%、跑步部分則是成長了4.7%。
此外,重訓組的用氧量也降低、顯示經濟性的提升。而自行車段的最後二小時的平均心跳也有所降低。不過跑步段是沒有觀察到類似的進步。
參考資料: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28292885

根據Ronnestad 與 Mujika在2013年的研究報告顯示,跑步經濟性可以透過耐力訓練搭配大重量與爆發性訓練獲得提升。不過,大重量的訓練對於自行車經濟性的幫助比較明確。

如果要加強跑步能力,你可以做重量與爆發性訓練。但是如果是針對自行車能力,大重量訓練對你會有比較直接的助益。

因此單純的跑者與單純的自行車選手,所做的重量訓練內容會有一些差異,尤其是在爆發性訓練這塊。而鐵人三項選手要如何取得之間的平衡,就要多請教有經驗的重訓教練幫你安排了。
參考資料: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23914932

**圖片來源: https://www.formswim.com/blogs/all/the-benefits-of-swimming-laps

根據Hickson在1988年的研究報告,選手在每周三次、連續10周的重訓之後,在最大攝氧量80%的強度下,出現衰竭的時間從71分鐘延長到了81分鐘,這樣的提升對於長距離選手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。而在較短時間的耐力運動(4-8分鐘),騎車與跑步表現都成長了11-13%。此外更明顯的差異出現在最大攝氧量75%的強度下,自行車出現衰竭時間也延長了33%之多。而此強度也是長距離鐵人選手經常在比賽使用的配速強度。
參考資料: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3209573

看完了以上幾個實證報告,你可能會問: “那游泳咧?!” OK,絕對不是我刻意要跳過游泳,而是近年來關於重訓對於游泳的幫助相關研究報告數量不多,即使有的樣本數也實在太少。雖然有些報告指出是有幫助,但是並沒有顯著到能夠拿出來作為實證的。由於游泳的技術性成份非常高,並不是你肌肉很有力就會游得比較快,因此很難證明二者的關聯,但是,專業的游泳選手們也都是有在執行重訓的,所以相信還是有一定幫助的。

至於鐵人選手應該要壓到多重才有幫助? 一般來說蹲舉硬舉能夠做到體重的100%左右,肌力對你來說就不是影響運動表現的主要因素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已經可以壓到體重100%以上,再往上加重量對於運動表現的幫助就不明顯,而且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專項訓練,所以並不需要做到太重。在做到一定重量之後,強化輸出速率或是多做功能性訓練也是不錯的規劃。

總結來說,重量訓練已經經過實證,能夠延長選手在騎車與跑步長距離比賽的衰竭時間,改善選手的用氧經濟性,提升乳酸閾值與無氧能力。尤其對於肌肉比較容易流失的年長者(指40歲以上的選手),還有女性選手來說,重訓的幫助更為明顯。所以每周除了規劃鐵人三項的專項訓練之外,記得也別忘了把重訓放進你的訓練課表中喔!

**文章參考資料:
Strength Training at Triathlon Science by David Warden Scientifictriathlon.com



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贊助我一杯啤酒喔!
https://buymeacoffee.com/tricoachpoching

留言

本月熱門文章

長距離226鐵人賽、自行車賽段騎乘時間與強度如何搭配

226KM長距離鐵人賽的訓練規劃

馬拉松破三的訓練規劃、甚麼課表相關性最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