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海道洞爺湖鐵人賽、來了還想要再來!!

Hokkaido Triathlon北海道鐵人三項賽事,前身是IRONMAN JAPAN賽事,不過後來IRONMAN沒有繼續舉辦,而從2017年開始由當地協會接手繼續這個賽事,我也在2019年參加過一次,當時就對於清澈的洞爺湖湖水與周邊美景印象深刻,今年則是在大會力邀加上許多朋友不斷要求下,又再重返一次這個美麗的賽道。




雖然北海道的夏季以往都相當涼爽,大部分高溫很少會超過28度。不過這幾年由於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,北海道的夏季已經不再涼爽,高溫也是會出現30度左右,而且若在太陽照射下中午也是滿熱的。據當地朋友表示,以往在北海道很多房子都沒有空調,現在變成不裝空調都不行了,可見影響真的相當顯著。

為什麼我要再回到洞爺湖比賽呢? 因為如果要我評選的話,洞爺湖的游泳與騎車賽道絕對可以排在前幾名,洞爺湖的清澈與甘甜絕對不是其他湖水可以比擬,而自行車賽段不斷可以飽覽洞爺湖美景,上山後還能眺望羊蹄山,沿途經過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,騎車沿途除了空氣無比清新以外,還不時會聽到樹梢傳來悅耳蟲鳴鳥叫聲,這個真的要自己來體驗一次才能體會箇中之美。

洞爺湖與鄰近的支笏湖稱作支笏洞爺國立公園,環境維護的非常好,平常洞爺湖也是不能下水游泳的,因此比賽時能夠在洞爺湖游泳是很幸福的一件事! 本次賽前我們安排了洞爺湖划船體驗,也是我第一次在洞爺湖划船,真是很特別的經驗!!


此外比賽是在在洞爺湖溫泉區周邊舉行,沿著湖岸是一整片的溫泉飯店,報到會場就在當地文化中心,無論從哪個飯店都是走路可以到的距離,相當方便。賽後感覺很疲勞,也可以結束後馬上走回飯店泡溫泉放鬆,感受超棒!!


報到會場距離飯店都是走路可以到的距離,會場有少數攤位可以買一些比賽必需品,而說明會就跟其他日本賽事一樣,所有選手都必須參加,不過全程都是講日文,還是需要自己翻譯讓大家知道在講甚麼內容。



跟其他賽事最大不同、也是多數台灣選手不能適應的地方,就是自行車遇到有"停止再開"的路口,必須要停下來確認二側沒車才能繼續前進,如果沒有停下來的話,可是會被罰時甚至取消資格的。不過這規定其實在日本的賽事中還滿常見的,主要是要降低比賽對於當地居民生活的衝擊,因為如果影響到居民的生活,比賽也就很難長久舉辦下去。如果你是很注重比賽成績不喜歡走走停停的,那一定會覺得受到很大影響,但是對於我們只是來旅遊順便比賽看看風景的,個人是覺得沒甚麼太大影響,其實說真的92公里停個10次路口,對於成績真的也沒差到幾分鐘。

本次來參賽主要是台北鐵人扶輪社的成員,還有DWD社團的鐵友們,下水前大家都開心合照,沒想到等一下開賽後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狀況...


游泳路線跟上次一樣,先繞三角形游個二圈,每圈都要上岸一次,第三圈再直接游到對岸的T1。照理來說,一小圈應該是600公尺左右,第三圈比較遠一點應該是800公尺這樣吧!



前一次來比賽時還記得在風平浪靜且清澈的湖水中,游起來真是愜意。不過沒意外時就會發生意料以外的事情。本次下水還是一梯次所有選手一起下水,一開始難免會有水中搏鬥,但是很意外的是,越往外面游就浪越來越大,我今天明明是來湖泳,為什麼會起大浪啊!??

第一圈的一半我就被不斷上下左右起伏的大浪沖到有點頭暈,而且也看到不少日本選手趴在救生板上休息,想必大家都沒心理準備會遇到這樣的狀況。還好我還有不少海泳的經驗,有點慢但是游完了第一圈上岸,感覺消耗了不少體力。不過看看手錶已經游了大概800公尺,不是說好總共2000公尺,為了才游一小圈就800公尺啊?

即使有點不願意,還是跳下去游第二圈,此時已經發現周遭已經沒甚麼選手,想說我是不是自己游太慢啊! 然後第三圈更是冷清,好像自己一個人在游泳一樣。由於第三圈要游往T1的路線完全沒有浮球可以定位,加上浪很大也看不到前面,只能遠遠看著岸上的飯店游去。上岸發現竟然已經花了1小時!! 而且游了2330公尺,游泳限時只有80分鐘,想必後面不少選手要被關門了。


原本預計45分內要上岸,多花了10幾分鐘加上與浪搏鬥,說真的有點累。不過反正今天就是來慢慢玩的,自行車賽段就順順騎看看風景就好。這次還是帶著兒子的公路車來上場,因為出國還是帶著機械變速、框煞加上好拆裝的車比較輕鬆。
本次大會應我們的要求,新增設了自行車只要騎92公里的B Type,因為上次我們來比賽的時候,發現137公里+爬升1500公尺左右,要騎5個多小時實在太累,所以建議大會縮短距離。結果主辦單位還真的聽了我們建議,增設了B Type,也順利吸引了120位左右偷懶的選手報名,我自己也是其中一位...

洞爺湖鐵人賽最吸引人的我覺得就是自行車賽道了,前段都是沿著洞爺湖畔道路逆時針往北前進,左手邊可以看到湛藍湖景,而且眼睛所見都是綠樹環繞、鼻子呼吸著香香的芬多精、耳朵聽著悅耳的蟲鳴鳥叫聲,真的只有心曠神怡可以形容此時的心情。 不過,雖然自行車賽段"只有"92公里,但是總共要爬升950公尺,大會是說如果均速低於18km/h就會被關門,這路線我慢慢騎均速其實也只有22-23km之間,所以也要超過4小時才能完成,多段爬坡也是相當耗費腿力的。

另外我忘了自行車補給站是沒有提供食物的,沿途只有3個補給站都只提供水與運動飲料,就連我有點期待的當地奇怪的土產也沒出現。因為我只帶了1包能量膠+1個能量棒,而且能量棒吃到一半還掉到地上,所以騎到後段真的是餓到沒力,只能猛灌運動飲料獲取一絲絲的熱量。騎到T2已經過了中午,肚子餓得咕魯咕嚕叫,雙腿也有點軟了。

這次賽前因為6月中拉傷右腿後休息了約一個月,7月中才開始慢慢恢復一點訓練,很久沒練長距離的結果,就是騎到雙腿沒力快要抽筋,沒有訓練真的是不大行。

換上跑鞋走出T2,終於有個補給站有提供類似威德in的果凍還有香蕉可以充飢,趕緊狼吞虎嚥吃了下去,上路開始進行23km的路跑。雖然我一直很不懂,為什麼跑步不是跑21km? 一定要跑23km?? 硬是多跑那2km到底意義在哪裡??

跑步是沿著湖邊的道路往返跑2圈,大概一半是有樹陰的,即使高溫30度左右,但是風吹過來是涼爽的,比起前幾周濕熱的台北來說,體感其實不會覺得很熱。只是我騎車練太少,跑沒幾公里左腳大腿就不爭氣地狂抽筋,此時也沒辦法做甚麼,只能想辦法拉拉筋等待緩解,心想今天跑步就只能走走停停了吧!

跑步補給站雖然東西不多,但是比自行車來說已經算是豐富,跑步到折返點補給站,終於看到我期待的怪異當地補給!! 志工拿了一顆巴掌大的大番茄問我要不要吃? 我是很想吃但是這顆番茄還真不是普通大,志工也沒切就拿給我,跑步是要怎麼吞下這麼大一顆番茄啊???


(照片非當事番茄)

不過因為志工妹妹很可愛,我還是勉為其難了拿了一顆在旁邊啃食,但是即使很努力,我還是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吞下一顆大番茄,就算吞得下去,等一下跑起來還是會吐出來吧??!! 只好啃了一半就丟掉了...

就這樣帶著抽筋的大腿跑跑走走,花了將近3小時才完成23km的路跑,最後超過8小時才抵達終點,比預期慢了至少40分鐘,但是出來玩就不要太在意成績了,照片有帥就好!!


本次比賽回來看看成績,A+B Type總共只有196名在時間內完成,總報名人數296名左右,等於有100人沒完成,果然是有點艱難的賽道耶!! 但是還是覺得是很棒的地方!!

另外本次除了比賽以外,我們台北鐵人扶輪社還特地聯絡當地的扶輪社,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中日扶輪社交流大會。洞爺湖扶輪社還特別感謝台灣前幾年在日本地震時的慷慨捐款,本次也安排了一筆捐款要給花蓮震災,真是相當有心!!

洞爺湖町長也特別安排跟我們碰面一起唱KARAOKE,對我來說能夠在日本KARAOKE唱歌其實比玩三鐵還要開心~~町長表示這幾年來洞爺湖的外國旅客中,台灣人一年就超過10萬名穩居第一,看來大家真的很愛洞爺湖啊!!

明年一定還要再規劃來參加這場賽事,但是事先還是多練一點,才能享受比賽的樂趣!!
感謝沿途加油與補給站的可愛志工們!!

留言

本月熱門文章

長距離226鐵人賽、自行車賽段騎乘時間與強度如何搭配

226KM長距離鐵人賽的訓練規劃

馬拉松破三的訓練規劃、甚麼課表相關性最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