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226KM長距離鐵人賽的訓練規劃

圖片
226賽事要提早多久開始準備? 這問題應該是最近我被問到最多次的問題,這個說實在沒有甚麼標準答案,但是根據每個人的基礎與可用時間不同,基本上建議是4-12個月之間。不過情況允許的話,可以拉長一點可以做的事情就會比較多,而且讓自己有多一點調整空間是更好的。 初次挑戰或是速度慢的選手要及早準備 有些鐵人是第一次挑戰226,從來沒有參加過超過6小時以上的長距離挑戰,那當然要提前準備讓身體適應。此外有些選手的速度比較慢,游泳也許算算超過2小時才能完成3800M、騎車要超過8小時才有辦法完成之類的,也必須8-12個月開始準備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多次113的比賽經驗,並且擁有還不錯的速度,沒有被關門的疑慮,那也許抓4-6個月的訓練週期就很足夠了。但是假使本次賽事有訂出比較高的目標,就必須要提前一些開始準備。 規劃自己每個周期的訓練目標 假設我們現在要規畫一個8個月的訓練週期,準備期就可以拉到4-5個月。但是所謂準備期並不是說就是一直打有氧這麼單純,準備期可以做的事情其實不少,包括: 1. 加強自己的弱項 - 假設你的游泳沒辦法游到3.8km、或是速度很慢,那就趁這段時間趕緊找教練或是泳班加強。游泳不能光靠游課表就會進步,絕對需要教練的建議挑整泳姿才會進步。 2. 確認裝備是否需要調整 - 也許公路車想要加裝休息把、或是想要換三鐵車,建議都要提早幾個月就開始進行。因為不管裝休息把還是換車,都需要幾個月時間組裝、幾個月時間去適應,不是一換上去就可以上場的。 3. 建立強大的有氧能力 - 對於本來沒有規律進行訓練的朋友來說,首先也許需要1-2個月建議每周固定訓練5-8次的習慣,養成習慣後再逐漸拉長訓練距離與強度。長距離鐵人賽最重要的就是強大的有氧能力,這不是短短2個月就能建立起來的,而是需要半年以上甚至2-3年才能建立到不錯的程度。 每周訓練時數的安排 我之前的講座都有提到,如果你想要好好比一場226,建議每周都至少能固定規劃12-16小時進行訓練。當然也有少數人練到20小時以上,但那畢竟是少數。對於有工作有家庭的業餘鐵人來說,能夠維持12-16小時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水準了。 規劃固定的減量模式 比較常見的減量模式是訓練3周安排1周的減量,但是也有人是訓練2周進行減量1周的。要根據每個人的恢復能力進行選擇。如果你還很年輕恢復能...

Faster or Longer? 是否應該要挑戰更長距離賽事?

圖片
為什麼要挑戰長距離鐵人賽? 前陣子有位朋友就讀國中的小孩,最近很熱衷鐵人三項運動,平常除了學校固定的團練之外,假日也會要求家長一起帶去訓練。最近完成了25.75km、也就是Sprint距離的賽事後,表示想要挑戰標鐵距離。他來詢問我的建議,我是說不建議這麼早就挑戰標鐵。 而不只是青少年,其實成年鐵人選手也是一樣,通常一開始都會從半程Sprint距離或是標鐵51.5距離開始,然後就馬上挑戰113甚至226,甚至有初鐵就直接113甚至226的。 其中不少人報名113距離的原因,竟然都是: "因為113游泳關門時間比較寬裕,如果參加標鐵怕游泳被關門。"or "因為比113報名費比較划算。" 之類的.. 卻很少聽到有人會說: "想要挑戰113距離,是因為自己51.5km的成績已經達到不錯的標準,所以打算朝向更長距離去挑戰。" 青少年建議比賽距離與訓練時數 我們來看看美國鐵人三項協會USAT針對小鐵人與青少年建議的比賽距離列表: 可以注意到,建議參加SPRINT也就是半程鐵人賽25.75km賽事,是從16歲、也就是高中生才建議參賽。國中生建議是比半程更短的距離(400+10+2.5)。但是國內卻不少家長在國中生就讓小孩去比25.75km賽事,其實真的都太早了。 對於還在發育階段的小孩子來說,都不建議從事長時間耐力訓練,因為對於骨骼發育可能會有不良影響。此外,已經很多研究報告顯示,青少年時期是人生建立最大攝氧量的最重要階段。因此這個時期,應該要以建立各項運動的技術能力、速度能力為主,而不是拉長運動時間與距離。 因此這個階段如果太早讓青少年朝向長距離賽事去做訓練,你要想想這到底是在提升他還是在傷害他? 此外針對青少年的訓練時數,USAT也有建議列表可以參考看看: 可以特別注意到,青少年訓練時數花在游泳的比例相當高,騎車與跑步就相對比成人少很多。原因跟前面提到的也是類似。 距離比較長並不一定代表比較厲害 記得我以前剛開始練跑步的時候,跑沒多久就去挑戰全馬,因為覺得帶著全馬的號碼布,就是比那些跑半馬的厲害。但實際上每一場後段都是掰咖用走的回來,回來好幾天不能走路,到底是哪裡厲害? 此外,能夠完成長距離並不一定代表你的身體比較健康或是比較強,反而,不斷拉長訓練時間與...

長距離226鐵人賽、自行車賽段騎乘時間與強度如何搭配

圖片
關於226長距離鐵人賽,相信大家都知道自行車的成績對於整體時間影響很大,自行車能力優秀的選手甚至可以在5小時內騎完,但是比較弱的選手也許需要花費8小時才能騎完。不要說連續運動8小時有多累,光是多在太陽下曝曬3個小時,那增加的疲勞程度也是天差地遠。也不用想跑步能有多好的表現了,所以自行車表現好壞影響真的很大。 自行車配速強度與完成時間之間的關係 而180KM的自行車配速應該要如何配速呢?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下面這張圖表。以下圖表是Rick Ashburn製作,關於自行車配速強度因子IF與18OKM完成速度,還有TSS之間的關係。假設你用70%的強度(NP/FTP)花了6小時完成180KM,則TSS是294而且位於黃色區域,表示後段跑步就有點危險,除非你的跑步原本就很強。相對來說,如果你的能力比較好,只要用68%的強度就可以在6小時完成,那後段跑步就比較不會受到影響。 但是假設你很用力踩,用75%的IF以6小時完成,就是位於深橘色區域,就表示你下車大概就已經腳軟,也不用想可以跑多快了。所以若以這張圖表來看,要騎到灰色區域內的合理強度是在67%-78%之間,一般我都是建議選手180KM要用65%-70%之間來配速,大致上來說,業餘選手很少可以用70%以上配完180KM的。 不過看完了以上圖表,你有沒有感覺好像懂了甚麼,但是好像又跟沒看一樣? 因為這圖表根本沒辦法幫你解答任何問題,而且他最長時間只有列到6hr30m,業餘選手能夠在6hr30m騎完180km的其實真的也沒那麼多啦! 阿如果我想要7小時騎完,到底應該要配多少? 如何預測自己180km大概可以多長時間騎完? 這個問題真的不容易回答,因為牽涉的因素實在太多,除了本身的體重與FTP之外,還要考量車子的重量、空力效果、輪組、風勢與溫度,當然騎士耐力到底夠不夠也是個問題。不過我搜尋到一個網站可以幫助大家簡單預測一下,有空可以上去看看: https://www.endurance-data.com/en/power-to-speed-calculator/ 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體重+車重是80kg,風阻設定在中等的0.3m2,然後輸出是134w的話,算出來的時速是30km/h左右。就表示這樣條件下,你可以用6小時騎完180km。假設你的FTP是200W,這樣等於是用0.65左右的強度騎乘...

防府讀賣馬拉松- 日本競技馬拉松最後一站

圖片
日本的馬拉松賽事,除了一般的大城市或是其他城市的觀光馬拉松之外,有幾場充滿競技氣氛的賽事,像是福岡國際馬拉松、琵琶湖馬拉松(現在已經放寬時限)、別府大分馬拉松與防府馬拉松。其中福岡國際馬拉松是要全馬2hr42m內才能報名,我可能要重新投胎才有機會(我看也很難),因此2015年時我就計畫要挑戰別府大分與防府馬拉松這二場。 別府大分馬拉松是3hr30m內選手可以參與抽籤,沒錯! 即使你有3hr30m內成績還是需要抽籤,因為日本的高手實在太多了。我是在2015年挑戰失利後、2017年第二次挑戰才在時間內完成。詳情可以參照之前的文章: https://reurl.cc/p5Q2o4 原本2017年挑戰成功之後,打算軟爛個1-2年再挑戰限時防府馬拉松,沒想到遇到疫情一拖就是3年,一直到今年中因為沒抽到台北馬,才突然想到我還有一個夢想清單沒有完成,於是趕緊參與防府馬拉松抽籤。也還好我2018/2019年有跑了幾場賽事都有在4小時內因此有成績證明可以提供,加上疫情這幾年我還是維持東京陸上競技協會的會員資格與RUNNET會員,所以馬上可以報名省下一些手續。 日本的競技馬拉松真的就是非常單純的馬拉松賽事,大家都是來認真跑步的,沒有展覽會讓你買東西,補給站也只有水跟運動飲料,沒有人是來吃吃喝喝的,補給站幾乎不會看到有人停下來喝水。沿途也不會有人看到攝影師就擠過去擺POSE嘻嘻哈哈拍照。終點也不會送一堆沒用的贈品,基本上就只有一條紀念毛巾,不會有沒用的獎牌。 報名時資格限制也是很簡單,就是認證賽道4小時內成績證明,不論男女老幼甚至身障選手,全部都是4小時內。當然關門時間也是4小時內嚴格關門,這跟別府大分完全一樣,申請成績3小時30分內,關門時間就是3小時30分。不會說要你3小時內來報名,關門時間卻是6小時的奇怪事情發生。 所以參加這樣的賽事其實也就很簡單,就是把體能練好、配速做好完成比賽就是了,不用擔心會有甚麼奇怪的干擾。不過整個會場的嚴肅氣氛還是很恐怖的,我已經在別府大分體會過2次,所以這次也是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來參賽,畢竟經過歲月還有疫情的摧殘,我的體能又退步了一些,一不小心也是可能會被關門。 採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訓練模式 自從2017年底有一次重訓拉傷右後大腿後,這幾年就一直好好壞壞無法完全痊癒,加上2022年中越野跑滑倒撞到腰椎後,持續的腰痛也影響到...

每個人都是主角-- Lake Biwa Triathlon 日本琵琶湖鐵人賽

圖片
疫情期間克服萬難開始舉辦的琵琶湖鐵人賽 位於日本大城京都附近的琵琶湖,一圈約240公里,是日本的第一大湖、也是當地民眾假日渡假遊玩勝地。不只是如此,琵琶湖更是日本IRONMAN以往舉辦賽事的重要據點,從1985年至1997年,琵琶湖IRONMAN都是日本鐵人選手爭取KONA名額的重點賽事,可惜97年之後就因為當地交管不易等等因素而停止舉辦。詳情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日本IRONMAN沿革的文章: https://www.don1don.com/archives/65250/%E6%97%A5%E6%9C%ACironman%E9%95%B7%E8%B7%9D%E9%9B%A2%E8%B3%BD%E4%BA%8B%E4%B9%8B%E8%B7%AF 以往我來日本觀光也曾經在附近旅遊,不過也都只是路過拍拍照,不曾有機會跳下去琵琶湖游泳,是說應該也沒太多人有跳過就是了。這幾年雖然因為疫情,日本許多賽事也是受到影響而停辦或是延期,不過琵琶湖鐵人賽事卻是在疫情還未開放的2021年10月舉辦了第一屆、接著2022年又再舉辦了第二屆,今年2023年邁入第三屆。 舉辦鐵人賽事其實相當不容易,最困難的一點就是自行車的交管問題,因為比賽都是辦在假日,而且又要在假日出遊車輛必經之路封路舉辦賽事,通常地方主管單位都不會核准,以免被罵翻。更不用說要在疫情期間舉辦賽事,包括要如何防疫、要如何面對眾人質疑都是很頭痛的事情。 但是本場主辦人、人稱CEEPO爺爺的田中先生,為了要在自己家鄉,相隔20年後重新催生琵琶湖鐵人賽,花了許多精力大力奔走、並且克服疫情期間所受到的質疑,終於順利把這場比賽弄起來,真的是相當佩服他的精神。 前二年田中先生就有邀約我帶一些台灣選手來感受琵琶湖之美,因為疫情無法成行。其實今年原本也沒計畫要來,但是看到田中先生這麼努力的精神,加上我也希望能體驗在琵琶湖游泳的感覺,因此決定開團邀請一些朋友來參與。經過不少的努力之後,終於順利成行!! 極為方便的大會飯店安排 本場賽事大會飯店是位於守山市琵琶湖畔的Marriott Lake Biwa,飯店質感沒話說,而且門口走過馬路就是轉換區,報到區、晚宴、EXPO、說明會、早餐全部都在飯店內,因此只要搭機到關西機場後,安排巴士與卡車把人車都接到飯店後,一切就已經安頓好不需要再奔波。 ...